行业新闻
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科技开启智慧农业新模式

来源:      2018-9-18 10:10:16      点击:

中秋临近,再过几天红薯就要收获了。看着儿子陈巧飞捧着一部手机,既可以向农技专家咨询种植技术,又能向天南海北的客户推销自家的红薯,还能了解红薯在全国的实时销售行情,元氏县东杜村种了半辈子地的陈建魁眼界大开。

  这不,这些天陈建魁也在手机上下载了石家庄市智慧农业平台的客户端,正尝试着依托信息技术做大做强他们家的特色红薯种植产业。

  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,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约束,依靠科技创新拓展农业发展空间,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。近两年来,我市农牧部门坚持创新驱动,大力发展科技农业。坚持把转方式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,更加注重在加快绿色先进技术推广转化,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上下功夫,大力推动“智慧农业”发展。

  在市农科院的智能温室大棚内是绿意融融,成片的油麦菜、生菜等生机勃勃、长势良好。不过,这里既没看到农民劳作的场景,也没见到到处悬挂温度计、湿度计的景象。可它跟普通的蔬菜大棚相比,又多了些“行头”:黑色皮管、节能灯泡、多功能采集架等。据介绍,正是这些设备组成了一套传感系统,它可以读懂植物的需求,可实时监控大棚室内温度、湿度和光照情况,并实现自动洒水、调温等作业。

  随后,记者来到市农科院智慧农业展示厅的主控室。这里建起了一个“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”。通俗地讲,相当于整个物联网的“大脑”,大大小小的数据通过传感器从各个大棚向这里汇集。只见工作人员轻点鼠标,液晶显示屏上就显示出一张张动态曲线图,详细记录着棚内空气、土壤温湿度等数据信息。只要轻轻按动一下鼠标,棚内的微喷设施、补光灯等就可以听懂“指令”,自动开启了。

  这是我市众多科技在农业生产运用中的一个缩影。长期以来,蔬菜种植依靠的是农民积累的经验。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,能够更为精准地把握蔬菜的需求,对蔬菜生长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数据化管理,不需要再用人工巡视的方式,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蔬菜种植。

  近年来,我市以构建省会数字农业综合支撑服务平台项目为抓手,实施了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,通过智能服务、智慧农机、测土配方、益农信息微商和农产品价格实时发布系统等平台,对全市农业生产、经营、管理、服务、流通进行了重构。

  同时,为有效解决农技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及队伍建设,市农业部门依托“零距离智能农技服务(布谷)平台”,利用“滴滴打车”的模式,将农技人员与农业推广绑定在一起,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。农民使用手机客户端应用APP,可直接联系到技术人员,农户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都可以享受到快捷、低廉、个性化的服务。

  目前,“零距离智能农技服务(布谷)平台”已注册建立1060名农业服务专家、土专家、一线服务人员数据库,涵盖种植、养殖、畜牧、水产等领域。

  同时,我市还整合农机作业调度、农机监理、农机推广服务、农机深耕作业四个系统,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全产业链服务“智耕”平台,完成了四个系统的升级和组合开发,通过平台可以实现根据农户需要对农机手进行指挥调度。

  为有效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应对变化大市场的难题,我市以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契机,以正定、藁城、晋州3个县(市、区)和16个农业生产大县县级“益农信息社中心社”建设为重点,启动了“百店进村入户”示范试点。同时,依托新农村大喇叭服务站,发展村级益农信息社510个,全年建成县村级益农信息社和新农村大喇叭服务站610个。

  随着我市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,石家庄农科院培育的“石麦18”创造了全生育期两水711.5公斤的小麦高产纪录。藁城区农科所选育的藁优2018、藁优5218、藁优5766成为我省优质麦当家品种。

  同时,我市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,市政府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签订了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,建立了市县乡比较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,全市主导品种、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8%以上。

  随着智慧农业系统不断完善,我市的农业智慧办公体系、三农舆情监测预警体系、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电子商务体系,也将逐步实现跨界对接、融合发展,真正实现了科技农业助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,促进农业提质和农民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